• 你的位置:天狮 > 业务范围 >

  • 以后溪穴为主,配穴治“落枕、面神经麻痹”多种病症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5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    中医书友会 2024年08月01日 06:31 江苏

    图片

    中医书友会第3956期每天一期,陪伴中医人成长

    I导读:穴位除了定位,若要用好,还有很多讲究。本文介绍了后溪穴治疗四种疾病的方法,可以看到后溪与不同穴位配伍、不同手法、留针时间,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,针感也会有所不同,这是我们尤其要加以学习的。

    —本文约1300字,预计阅读4分钟—

    图片

    浅谈后溪穴临床应用

    作者/李天荣

    近年来笔者常以后溪穴为主,选配一定穴位,治疗以下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。

    图片

    (图片选自“大家中医”app,下同)

    一、后溪配大椎治小儿惊厥

    芦××,男,2岁。

    1985年6月10日下午2时,患儿突然高热昏迷,两目上吊,口噤不开,四肢抽搐,面色青紫,脉数,呼之不应。

    病情危急,我乃以合谷、十宣刺之,变化不显。继以后溪强刺,略加捻转,并在大椎穴放血,抽搐始止,留针30分钟,诸症相继缓解,患儿化险为夷。后送医院,查属菌痢性发热所致。住院治疗六天,完全康复。

    图片

    小儿惊厥中医谓之“急惊风”。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,多由外邪入里,郁热化火,引动肝风所作,其来势急骤,瞬息多变,针刺确能扭转病机。本例取后溪通督脉,开窍醒脑,以泄诸经邪热,大椎放血有止惊泄热,能调和阴阳,故效佳而速。

    二、后溪配中渚治落枕

    燕××,女,32岁,本院家属。1987年4月10日初诊,患者晨起感觉右侧颈项板滞痠痛,午后加剧,疼痛难忍,转侧欠佳。

    检查:右侧颈部斜方肌压痛明显。取健侧中渚透后溪,进针后行针30秒,即觉触电样从手向上至颈部,疼痛即刻缓解。

    图片

    落枕多由睡眠姿势不当,或感受风邪所致,发病部位常在太阳经脉。

    《针灸聚英》载后溪穴主治颈项不得回顾。中渚乃手少阳三焦经脉循上颈部。故两穴相配有治本病之功。

    三、后溪配局部梅花针治面肌痉挛

    燕××,男,45岁,农民。1987年3月12日初诊。

    患者左眼脸不自主抽动半年余,曾多方求医,针药并用,其症有增无减,而来我科治疗。症见左侧口角抽搐,眼睑瞤动。伴胸闷,头晕,神倦力乏,舌红绛,脉数。取后溪向上斜刺,快速捻转,针感向手掌扩散,面部即觉松软。抽搐当即消失,再用梅花针轻扣病区侧、重扣太阳、头维、颊车,数分钟后,面部潮红灼热。留针30分钟抽搐即止。

    图片

    第二天痉挛又起,效不更方,嘱隔日一次,共12次面肌痉挛消失,再治疗七次以巩固疗效。按面肌痉挛,中医谓之“肉瞤筋惕”,“眼睑瞤动”。是一种难治之痼疾。

    《素问·皮部论》云:“凡十二经筋脉者,皮之部也”。

    皮部是人体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,也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。面肌痉挛是风邪稽留经脉,局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营养所致。本例是正虚邪实,先取后溪强刺,快速捻转,以达泻邪,再用梅花针轻扣肌痉挛局部与穴位,从卫取气,调理络道,以达补正。面颊部是小肠经支脉分布所在。手面相配补虚泻实,扶正祛邪,使营卫调和,气血宣通,故效佳。

    四、后溪配拔罐治急性腰扭伤

    张××,女,26岁,农民。1987年2月12日初诊。

    患者素体强壮,昨日负重过度,不慎挫闪,腰部疼痛,活动受限。检查:两侧腰肌紧张,压痛明显,右侧为甚。取坐位先刺后溪直入,边捻转,边活动腰部,即刻活动范围增大,觉轻松。再取俯卧位,压痛点拔罐,一次即愈。按腰扭伤一般为经脉郁滞,气血痹阻。此例患者两侧腰肌压痛,病在足太阳膀胱经。“以痛为腧”在膀胱经腰两侧拔罐,有疏利膀胱经气,消除络道瘀滞的作用。取后溪配压痛点拔罐,共起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故功效显著。

    图片

    —版权声明—·本文摘自《山西中医》(1990)丨本文作者/李天荣。·值班、荐稿/小贾丨校对/星空丨排版、导读/依伊丨视觉/十三丨审核/居业。·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。仅供学习交流,请勿随意试药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Powered by 天狮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